close

資料來源:網路轉載

 

為此,合肥市四十六中特邀了合肥啟慧教育的首席心理諮詢顧問、來自寶島臺灣的著名青少年心理專家黃秋蓉,為該校老師開展青少年偏差行為輔導。

 

在講座上,黃秋蓉老師提出,父母與老師要懂得孩子的心,學會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孩子,與孩子交流,欣賞和包容孩子的優缺點,不要讓愛心變成礙心

 

黃秋蓉,合肥啟慧教育科技諮詢有限公司SI團隊首席顧問,臺灣著名諮詢輔導專家、中央電視臺特邀臺灣心理專家,獲得龔鉥博士國際哲卡馬任諾學院心理劇初階導演認證,有著逾千場幼托園所、國小、初中師資培訓、諮詢輔導、親職講座講師經驗。

 

 “把一張紙對折,再對折,找個地方撕個圓。這麼簡單的指令,為什麼大家做出來的結果卻都不一樣,這說明了每個人的『腦中地圖』不同,因此,父母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不是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對方,而是如何『同理』孩子,站在孩子的立場思考。

 

因為『同理心是溝通的靈魂,也是親子互動的基礎』黃秋蓉用這樣一句話開始了我們的訪問。

 

在孩子叛逆、不聽話的行為表像的背後,其實是孩子還沒有找到自我存在的價值。

 

黃秋蓉老師說,往往,家長和老師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雙方缺乏良好的溝通,一直以來孩子可能很壓抑,而家長並不瞭解。而這種壓抑在孩子到了青春期階段,往往會如氣球一般出現劇烈的反彈,而跳樓只是小南反抗壓抑的方式。

 

同樣,在撫養子女的問題上,有不少家長會這樣想:孩子還小,他不懂什麼,就知道吃、喝、玩,把孩子撫養得白白胖胖,想玩什麼就讓他們玩什麼,就可以了。孩子上學了,家長更多地去瞭解孩子的學習、成績,在很多家長看來,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彷彿他們的問題就越來越多。

 

黃秋蓉老師特別指出,其實,並不是孩子越大,給家長帶來的問題就越多,而是家長往往在孩子童年時期忽視了孩子的心理輔導。我們過多地去關注孩子的行為,緊緊盯著孩子一個事情的對錯,一個方面的優劣,過分關注專長。

 

孩子的行為是木,他們的心理特徵是林,家長要去發現孩子內心世界的那片樹林,孩子即使再小,也有自己的人格特徵,把握好孩子的性格特徵、心理取向,才能給孩子塑造出良好的心理素質。

 

父母有愛更要有知識黃秋蓉老師特別強調,家長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要注意,要瞭解並完全接納孩子,幫助他建立自信與成就感;不要保護過度,讓孩子在嘗試中學習,在學習中獲得成長;給孩子正確的價值觀;維繫良好的家庭氣氛,因為家庭是孩子社會化的第一站,父母則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導航燈塔。

 

最後,黃秋蓉老師告訴記者,家長和老師要實現與孩子的很好相處,除了『照顧』與『關懷』之外,更要『聽懂孩子的心』,千萬不要把『愛』變成『礙』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essi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