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小乖是個樂於與他人互動的孩子,因此我很願意、也很常帶他去與其他孩子一起玩耍與交流,畢竟在家裡只有他一個孩子,雖然平常YOYO會在家裡陪他,可一到假日或者YOYO被帶回家時,就只剩下他一個人,他就會感到有些孤單與失落,然而這也是我一有空就會帶著他到處玩耍、參加PG團....等等的主要原因,因為我希望讓他多與一些孩子們接觸、互動與玩耍。

 

你以為不會以禮相待只有大人會做的事嗎?那你可就錯了,仍會有極少數的孩子不懂得什麼是以禮相待、沒有什麼同理心可言。

 

有一次我帶著小乖到新時代購物中心的愛樂園去玩耍,小乖才剛走到積木區,有的小女孩就衝過來一把推開小乖,天啊~雖然我寸步不離的待在小乖身邊,會來不及阻止這一切,事後小女孩的爸媽也只有淡淡的跟小女孩說:「你怎麼可以這樣...」

 

沒有說教、也沒有跟我們道歉,給我的感覺是他們不但一點也不以為意,也覺得這並沒有什麼大不了。雖然小乖在那次事件只有小小的受到驚嚇,但小女孩的行為、態度以及小女孩父母親的態度與反應讓我很困惑,但一點也不難以理解。

 

就像每回帶小乖回婆家時,小叔忠的言行有時讓我覺得很有爆點,不是亂幫小乖取綽號,就是用字很不雅、很難聽,再不然就是教孩子打架,而公婆和DEEN全都不以為意,認為這也沒什麼大不了。

 

到底是什麼樣的心態、什麼樣的情況,讓孩子出現這樣不友善的行為;就連大人也是對孩子這麼不友善,是家庭教育的關係?還是環境因素?還是社會因素?

 

就我自己的立場及觀點來說,我覺得小乖的個性很活潑外向,但他心思細膩、也很敏感,我很擔心萬一他那熱切的心情如果被不友善的對待,那對於孩子來說不僅是失望,還很有可能會受傷,因此我總會為孩子做好各種防護措施,以及適時幫孩子來個機會教育。

 

愛生氣、愛打人、情緒困擾的孩子越來越多,對於這樣的情況,我沒有自信與把握自己一定能夠處理得很好,就算用運所學的知識、理論與實務經驗,我依舊是沒有實質的把握。有時我會問自己,如果案主還只是個幼兒,不管是施暴者或受害者的情續反應、行為態度,我該如何處理?如果哪天我的孩子是受害者的話,我又該如何處理?

 

有些受害者的父母選擇安撫孩子,告訴他們沒關係...等等之類的話,雖然心中滿腹的委屈可卻要故做冷靜,很想罵對方卻隱忍下來;小小的施暴者,或許會被連忙被拖開,不是挨罵就是挨打,小施暴者的爸媽或許會頻頻道歉,也或許會不在乎的態度來看待這一切,可這樣的處理方式與態度,是我想要的嗎?反之加害者如果不是幼兒,而是成年人的話,那我又該如何處理?

 

如果加害者或施暴者是幼兒,我能叫孩子還手打回去嗎?不~我不能,而且我也不是這樣的媽媽;反之如果加害者或施暴者是青少年或成年人,甚至是親朋好友時,我又該如何去面對這些無可必免的事情呢!

 

我的做法是:我會帶著孩子一起去找出問題點,帶著孩子一起先去想清楚事件是怎麼發生的?但這樣的做法用在成年人或青少年身上,一點都不是問題,但運用在幼兒身上,其困難度卻很高,因為很有可能連他們自己都不可能真正的清楚事情的發生原因及問題點吧。

 

雖然說孩子的問題與困擾,得靠他們自己解決,爸媽不須要凡事介入與干涉,可衝突如果是發生在幼兒身上,我覺得爸媽絕對有義務要介入衝突,要孩子學會如何自己反省及自我檢視,還是得等他們上了幼兒園之後,再慢慢引導會比較恰當,因為孩子在幼兒期階段,爸媽永遠要立即跳出來當個最佳仲裁者,制止不當行為。

 

當孩子被欺負時,我除了會帶著孩子一起去找出問題點之外,我還會帶著孩子學習如何自己面對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因為大部份的孩子遇到問題時,一定都是哭得一把眼淚一把鼻涕跑去跟爸媽告狀,但哭&跟爸媽告狀就可以真正解決問題嗎?或許有時爸媽還是會介入,但愛告狀的孩子通常並不討喜、不受歡迎,而且當類似事件再次發生時,孩子依舊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反而會一直依賴爸媽幫他們解決問題。因此我一點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如此過度依賴著父母,因此當小乖開始牙牙學語時,我一點也不介意他是否會一直說「不要」、「不行」這類的詞彙,只要孩子能把這類的詞彙記住並且懂得如何運用,那就夠了,因為孩子的執拗期是一時的,但學會自保與表達自我意願卻是永久的。

 

現在小乖已經懂得在被欺負的當下,態度很明確、口氣很堅定、有勇氣的跟對方說:「請你不要推我」、「你不可以打我」、「你打人(欺負)人就是不對的」.....等等,而不是只會跑到爸媽後面躲起來,等著爸媽出面幫他解決問題。孩子只要可以毫無阻礙的暢所欲言、態度堅定、明確、嚴正的話,那麼通常對方就不會有再進一步的動作。

 

除此之外,我也一直在教孩子如何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與感受,因此小乖無論開心與否,都會很明確、很明白的勇於說出自己的感受,開心時,他會說:『媽咪對我好好,幫我○○○,我真的好開心喔』....,被欺負時,他也會勇敢的說:「你打我○○○,我很痛ㄟ、這樣是不對的」....;當他受到委屈時,他也會說:「你○○○○○○,這樣我很不高興,不要再這樣子了」,看到他這樣的成長,我真的很感動、很開心。

 

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感覺,是因為孩子藉由表達可以撫平內心不滿,也可以抹去內心所受到的傷害,將心裡的委屈全都發洩出來,讓孩子在下次面對衝突時,會有更理想的解決方式,也能將怒氣消除,同時以同理心出發,告訴孩子對方可能是什麼原因會這麼做,也告訴孩子對方的錯誤行為在哪裡。

 

當孩子都已經這麼明確、肯定的表達自己的感受時,通常對方就應該會停止自己不當的行為,至於會不會表達歉意或者道歉,這我們就無權要求對方了,不過在這樣的情境中,我的孩子就已經不是個弱者了。但如果孩子還是繼續被欺負時怎麼辦?這時當然就是爸媽該出面的時候了。

 

孩子不管在哪,總是難免會遇到愛欺負人的孩子、或者愛欺負人的大人,無法逃避、無可避免的情況下,訓練孩子主動且明確的拒絕是必要的;在普通的場合裡,例如:公園、室內遊樂園時,我會讓孩子與那些看起來不友善或活動力『太超過』的孩子或者是大人保持距離,除了避免衝突的發生外,一方面也可以讓孩子不要去模仿那些行為,我也會適時的給予孩子機會教育,讓孩子去了解什麼是好的或壞的舉動。

 

饒恕這門功課並不容易,以我自己來說我就很難做到,但我可以因為這樣就不讓孩子學習這門課嗎?當然不行,因此我的做法就是從繪本及生活經驗中帶著孩子一起學習,而我也跟著一起學習、成長及以身做則,因為我期許自己能夠將這棵種子悄悄的種在孩子心中,並且讓它發芽、成長、茁壯,而我自己當然得跟著孩子的腳步,一起努力的學習這門功課囉。

 

我不可能永遠在孩子身旁寸步不離的保護他、幫他解決問題,當他慢慢長大時,總要學著面對自己身邊的衝突,唯有培養孩子正確的態度、積極的面對,教他做個樂觀、有禮、體諒他人、有正義感的孩子,才是我真正可以為他做的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essi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