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孩子知道你愛他嗎  

 

在教養這條路上,我走得戰戰兢兢,不斷的學習,追求的不是100分的孩子,因為我不是一個100分的媽咪,我所追求的是那份我和孩子間的親子關係與彼此間濃厚的情感,因此任何可以增進我和孩子間情感的方法和想法,我願意嘗試和改變。

 

打開書就看到一句很震憾的話:「孩子可以讓你這麼捧著臉蛋說話的時間沒有幾年哪!」、「孩子知道你愛他嗎?」,還沒開始拜這本書的內容,就足以讓我震憾不已。

 

越往下看,就越發現埋在我心底好久好久、好多好多的心結,有時還忍不住紅了眼眶,彷彿看到當年的自己拼命的掙扎,等到自己年紀漸長,慢慢的找到稍微適合自己的生活模式,同時我也害怕自己成為讓孩子覺得我只愛他的成就的那種媽咪,我希望小乖永遠都不要有這樣的想法與錯覺,我希望他可以感受到我對他的關愛,真正的關愛。

 

心得筆記:

 

小時候感受不到父母的愛,長大就會知道了嗎?

 

「孩子何時切切時時的收到過父母的愛意?」-沒有壓力、沒有條件的愛意...。「父母辛辛苦苦賺錢養家這算不算?」通常和「錢」扯上邊的,都不會出現在孩子的答案裡。

 

愛是一種感情;感情就一定要能交流;單向的感情多半只是一廂情願,當孩子知道你愛他,你也曾能收到孩子對你的愛。沒有不愛父母的孩子,也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但為什麼孩子總是感受不到父母的愛,而父母也感受不到孩子的愛呢?很多親子間明明就存在著愛意,卻堵在空中傳不出去。

 

愛與管教是一體兩面的。管教方式出問題時,通常父母的愛意也就傳達不出去了。愛孩子的同時,別忽略了最後會跟你共度一生的那個人。父母不能永遠將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那對他們會是負擔大過於愛的。

 

父母愛孩子一點都不稀奇,因為愛自己的小孩是天經地義的事,父母想要不愛自己的小孩,可能很難吧,但是「父母很偉大」、「父母高高在上」、「父母都是為你好」...,如果抱著這樣的心態,那就無法用正確的方式好好的愛孩子。父母可以愛孩子,也可以為孩子好,但是做父母的也要謙虛和虛心。

 

好父母的指標真的是以「優秀、孝順、聽話」作為判斷的標準嗎?有沒有人想過那些被父母錯誤對待的孩子,心裡有多難過?甚至成年後傷口是不是真的不痛了,還是他們只是將悲傷埋到內心的最深處,絕口不提。只要父母教出了優秀、拿得上檯面的孩子就是成功了嗎?殊不知有多少成功的孩子在檯面下、心理上,都是從小到大受父母壓抑的。

 

「不預期從孩子身上獲得任何回報」,這樣的心態,就是最好的回報;想「教訓」孩子的父母,最後沒有一個得逞的,而且孩子還會給父母下評語:我的父母,完全不可理喻和不值得尊敬。

 

食衣住行育樂只是父母的基本功,不管孩子知不知道你愛他,這些事爸媽就是得做,但是父母不能做完了基本功,供應了孩子吃飽穿暖,就以為孩子知道你愛他了。嚴格來說父母的基本功,都很難準確地傳達出父母的愛意。沒有一個父母不希望孩子知道你愛他,但是第一個最簡單的作法就是:愛要說出口。

 

父母對孩子的愛意是會具體地在心裡湧現的,當你心裡覺得好愛孩子時,就是要開口說出來的時候,親子間的良好互動,比什麼教養理論都重要。

 

千萬別將責任歸咎到「我的孩子都不理我」,孩子一開始都是喜歡跟父母說話的,但是當父母拒絕孩子到一定的「劑量」時,孩子就可能從此「知難而退」,然後再也不來了。

 

在跟孩子說好聽的話時,就是父母勇敢表達愛意的時候了,想到什麼就說,小孩不需要邏輯,小孩需要的是父母的愛意,但是對孩子說好聽的話時,千萬別把孩子的成將與父母的愛意作因果連結,這會讓孩子以為父母愛的是有成就的自己

 

父母要學會尊重孩子,當孩子拒絕時,就是大人要適可而止的時候了

 

跟孩子說好聽的話,別想著會有什麼「效果」,那只是愛意的表達,不是要孩子聽話的手段,如果真的有什麼效果,那只是表達愛意附加價值而已。

 

表達愛意是一件需要練習的事,當父母愈常開口說,就會愈熟練;當孩子聽久了,也會開口對父母說;當全家人都會開口說好聽的話,這個家庭一定會有更多正向的能量,連帶地也會產生更多的幸福。

 

喜歡隨口批評孩子的父母,永遠不可能受到孩子歡迎,別以為孩子不抗議,就表示孩子接受了,想想看如果孩子討厭父母一輩子,卻一輩子沒對父母說,那是不是有點可悲?一開始孩子都很看重父母說的每一句話,但是當父母說話愈來愈難聽之後,孩子就只好慢慢練就一身充耳不聞的本領。父母口口聲聲說愛孩子,但卻是最傷孩子的人,而且有些還傷得一輩子不知悔改。「聽到最讓你傷心的一句話,而且是從父母嘴裡說出來的,當時你幾歲?」身為父母的人最好問問自己這個問題

 

德國諺語:「三歲以前的孩子,是用愛寵不壞、淹不死的」。真正的愛不會寵壞孩子,真正的愛只會讓孩子更好、讓孩子的人生充滿更多幸福的光彩。

 

溺愛就是不分青紅皂白地對孩子說好。是非黑白、對錯曲直,每一件事情都有準則,只要是不對的事,大人就要勇敢地對孩子說不。教育就是要從小著手,一件一件的小事堆積起來,就是孩子的品格了。父母用正確的態度和觀念教養孩子,就不是溺愛。

 

為什麼你這麼愛你的孩子?一開始是因為上帝設定好的基因密碼,後來則是親子之間的感情。這感情絕對是要靠時間、關懷和互相體量才能持續到永遠的。

 

「我不愛你、我不喜歡你、你最好別來找我」、「你給我出去、你不要回來了」...等等這類的話不要說,這樣的玩笑也不要開,有傷害成分的話或玩笑,不論大小都不要開、也不要說,因為孩子不會將這類的話當成是玩笑或者是父母的氣話而已,孩子的心裡會非常受傷,只是他們不會表達罷了。不管是什麼原因,這些話都不能說,因為這樣的話,即使是小小孩也一樣,他們會當真、他們會受傷,這類的話一說出口就收不回來了。拿「愛」當成管教孩子的「武器」,這樣的父母就是屬於不自覺 的父母

 

不論是什麼樣的孩子、不論孩子有什麼樣的特質,父母都會愛自己的孩子,但是父母也要小心,不要被世俗的標準蒙蔽了,不是只有好孩子才值得愛,任何孩子都應該擁有父母的愛、長輩的愛,如果我們都回到蠻荒時代,只要能吃飽和生存下去,那麼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不是就變得簡單多了。

 

基本上,父母的愛不需要被比較。愛孩子就僅管去愛,比較是毫無意義的。

 

孩子很在意父母的臉部表情。當父母在指正孩子之前,都應該要有心理準備;孩子的種種行為,不是跟最親近的父母學來的,就是遺傳而來的。孩子在人生的一開始,最在意的人就是父母,所以父母要常常給孩子一張笑臉,孩子就會心滿意足,但是父母別將自己的想法加在孩子身上,孩子願不願意對你笑,那是他的自由,就算孩子不對父母笑,那也不代表孩子不愛父母。

 

我以後就靠你養了」...等等之類的話,不管是有心,還是開玩笑,喜歡將此類句子掛在嘴邊的父母,基本上都是對自己極沒有安全感的。養孩子的目的不是指望有一天他們會養你,對小孩來說,愛就像是空氣一樣,他們需要,但不見得可以感覺到它的存在,而且愛是水到渠成的事,不是靠嘴巴問就可以問出來的。孩子孝順父母,父母要當是撿到的,如果不能接受這個觀念的父母,就是自討苦吃。

 

跟孩子故意鬥鬥嘴是一種生活情趣,但是必須等到孩子夠成熟,知道什麼是「情趣」時再來玩這樣的遊戲

 

養孩子的最大回報,就是你可以親親一個人和抱抱一個人到非常享受的地步,而且這個人也同樣地好喜歡你的親親和抱抱。當父母不主動親近孩時子,孩子對你的愛也很難著力;父母愛孩子的身體接觸,再多也寵不壞孩子的,而且可以這樣抱著孩子的時間,是如流星般地一閃而過的,想抓都來不及抓。

 

孩子小時候的表現,不要與長大後混為一談。因為小孩本來就是還未成熟的人,當然需要父母的愛護和保護。尤其是孩子心理上的獨立,更要靠父母對他的「信任」,才能慢慢地自己建立起來。人格發展有許多面向,獨立只是其中之一,只要父母教養孩子的態度是正確的,孩子遲早會脫離父母,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父母放手太晚,也是傷害親子關係的最大源頭

 

嚴格是有分講道理和不講道理的孩子不是你的財產,也不會一輩子跟著你,反抗、頂撞、意見不合,就是他們長大變獨立的表現。父母不能希望孩子永遠都跟你說「好」,還有即使他們嘴上說不好,也不代表他們心裡全盤否定。父母必須有這樣的認知:決定孩子人生往東走還是往西走的人,最後還是孩子自己,父母是不能隨意干涉的

 

不要小看叛逆期,它是很容易讓親子關係走上兩敗俱傷。一味地對小孩採壓制手段,孩子年紀小拿你沒辦法,一旦孩子決定豁出去時,父母也是拿孩子一點辦法也沒有。願意反駁父母的孩子,表示孩子對父母比較誠實;能讓浪子回頭的只有愛。任何的管教手段,如果偏離了愛的真義,一切都是枉然。孩子知道你愛他嗎?如果孩子知道,基本上你的任何教養,就會是件很輕鬆愉快的事。

 

有時我們要給孩子機會,讓他去體會被人笑、被人罵的感覺。不要到頭來,讓孩子的人生,整個浸泡在父母的壓力裡,這應該不是我們想看到的結果吧。父母得管好自己的恐懼,孩子才更有機會活出自己。

 

撒嬌是不可以「為外人道」的事,有愈多機會跟父母撒嬌的孩子,愈有安全感。愈有安全感的孩子,在遇上挑戰時,就愈會生出更多的勇氣來面對。孩子一點都不會因為愛跟父母撒嬌,而變得有一點點不獨立。該接受還是拒絕孩子的撒嬌,只要依你的幸福指數來衡量,就會明白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

 

不要低估大分貝說話對孩子的驚嚇程度,尤其是不常發火的爸媽,更要控制自己說話的音量,小孩是很容易被大人的「激動舉止」嚇著的。不要小看孩子表面上沒什麼難過,好像不怕被罵似的,其實那可能是外來壓力早已超過了他們的負荷,以致整個人像電腦當機一樣無法運轉了。

 

當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疑問時,做父母的就應該契而不捨的去尋找答案,即使答案不見得有幫助,但至少父母盡力了,不會徒然替自己和孩子留下遺憾。父母的好學是心安理得,也是愛。

 

真正的愛裡,是沒有捉弄的。孩子愛你,是千真萬確的事,不需要證明。跟孩子玩,很好,但是你的舉動如果只有你覺得好玩的話,那就叫捉弄,也就是說當你和孩子玩遊戲的過程裡,就只有你自己覺得好玩,別人都不這麼認為,這就叫捉弄。所以千萬不要利用孩子喜歡你,你就去捉弄他,雖然你覺得這樣很好玩,但是對孩子來說是殘忍的

 

對朋友好,代表孩子的人格沒有問題,對媽媽壞,有時只是孩子對父母的一種賴皮情緒而已。

 

說對不起表示你對事情負責任的態度。做錯事不可恥,做錯事還推諉才讓人瞧不起。但「對不起」這3個字也不是解決事情的萬靈丹,父母也不可以濫用。父母不能在自己有「罪惡感」時,胡亂地對孩子說對不起。現在的父母老是對孩子有罪惡感,當然最大的原因是忙,沒時間陪孩子,這時父母需要的是改善現況,而不是光說對不起。因為你沒有做錯事,不需要對別人說對不起,如果父母隨口拿對不起來息事寧人,最後只會讓孩子學會拿父母的罪惡感來威脅父母。

 

父母對孩子的愛,常常都轉換成壓力、難過、不平、委屈,送進孩子的心裡。因為出發點是愛,所以孩子常常也只能照單全收,不敢抱怨。「父母的氣話」只會消減孩子的自信心;「父母心裡真實的感受」才能確切的傳達出父母對孩子的愛。

 

父母有話想對孩子說,卻忍住不開口,真的是需要很大的耐力,尤其是那些不吐不快近乎罵人的話,不過任何事情都是可以透過練習而成功的,忍著不說話,也需要練習。

 

父母面對孩子,好像有很多中肯的建議是不得不說的,可是當中也有很多是沒有必要說的。當孩子還小,需要父母的教導也比較多,但是當孩子漸漸長大了,我們也要有自覺,知道哪些話可以說、哪些話不可以說。尤其當孩子成年後,如果不是孩子主動來問父母意見,父母一句批評的話都不應該再說了,因為父母有十幾年的機會可以教孩子,卻沒有好好把握,所以當孩子成年之後,父母可以做的事就是退後、站好、傾聽。一輩子對孩子碎碎唸的父母,孩子可以多愛這樣的父母呢?

 

盡力對孩子說好,是需要經過練習才能熟練拿捏的。因為愛和寵溺,常常只有一線之隔。或許父母在否定孩子前,先跳脫傳統「不必尊重小孩、小孩的意見不重要」的觀念,然後用自己的大腦過濾一下,再決定你要說的答案,或許你會發現,很多小孩的想法和期待根本沒錯,錯的竟是大人。

 

真正濃厚的情感,是不應該有委屈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和喜好,大人要懂得尊重,父母也要體諒每個孩子的特殊性。當孩子受到肯定,他就會連帶地願意在那些不那麼喜歡的事情上,打心底願意試試看,如果父母一直貶低打壓孩子的個人喜好,他們是要從哪生出動機來多方嘗試。權威式的大吼一聲,的確可以馬上奏效,但是吼叫的當下,父母原本的愛意也將隨此消失無蹤了

 

大人亂發脾氣,換來的只是孩子短暫的順從,卻會種下孩子不能信任父母的種子,愛裡是少不了信任的。父母別為自己的壞脾氣和口無遮欄找藉口,也別拿自己的壞脾氣或口無遮欄來當成管教孩子的工具,常常對孩子發脾氣、擺臭臉、口無遮欄的父母,他們的愛,孩子一點都不領情。

 

每個孩子都有「不黏」父母的一天,而且這一天到來的速度,比我們想像中的快上好幾倍

 

愛孩子的第一步,就是要盡力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快樂童年的另一個條件,就是要讓孩子盡量從事他感興趣的、做起來會覺得愉快的事,興趣很重要,做自己有興趣的事,人生才快樂得起來

 

孩子知道你愛他嗎?

作者:汪培珽

繪者:弟弟

出版社:愛孩子愛自己工作室

出版日期:2012年01月05日

 

相關閱讀:真正的愛,不會寵壞孩子讓你傷心的一句話我到底哪裡做錯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essi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