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資料來源:今周刊

據統計,2013年上半年保險申訴案件中,壽險業申訴案件約佔總申訴案件約50%,是申訴案件最多的金融產業,可見在投保前,從業人員沒有跟消費者做有效的溝通、了解客戶的需求,才會產生這麼多的申訴案件。

 

在幫客戶做財務規劃時,理所當然的要幫他們檢視現有的保單,目的不是在做商品比較,而看是否買的足夠、是否符合他的需求,或者在可支出的家庭預算內,保費支出是否合理等。

 

常常看到的狀況是:客戶投保的跟他所需要的保額、保障範圍、保費預算等,常有不小的落差,顯示他並沒有做適當的保險規劃。

 

據金融消費評議中心統計,2013年上半年保險申訴案件中,壽險業申訴案件約1304件,佔總申訴案件約50%,是申訴案件最多的金融產業。

 

從壽險業申訴案件來看,爭議類型以「業務招攬爭議」佔29%居冠。可見也許在投保前,從業人員沒有跟消費者做有效的溝通、了解客戶的需求,才會產生這麼多的申訴案件。

 

以下整理常見的投保迷思,提供給各位做參考:

 

1、別管什麼雙十原則,你的需求跟預算最重要:

 

媒體上常常看到買保險應該花的預算有所謂「雙十原則」(也就是保額是「年收入10倍」,保費則是年收入1/10,你可以把它當成是檢視你在購買保險的預算上是否合理的參考,但是不要把它當成需要購買多少保額的唯一參考指標。

 

至於應該怎麼決定需要多少壽險保額,在〈運用定期壽險彈性補足人生保障缺口〉這篇文章有談到,你需要的保額應該是根據你有多少責任負擔而定,年收入不是唯一需要考慮的因素。

 

如果只考慮年收入,那一個剛步入社會、月薪3萬的年輕人所需保額360萬,跟一個35歲月薪5萬的人所需保額600萬比起來,這二者額度差異不大。

 

但後者的狀況是:已婚有二個小孩、還有800萬的房貸餘額,如果真的發生風險時,即使拿到600萬理賠,光還房屋貸款都不夠,更不用談說能夠提供家人往後的生活保障與子女教育基金的提供了。

 

你真正的需要的保障只有你清楚,而一個合格的壽險從業人員/理專等要銷售你保單時,你應該問:「請問你給我的建議書上面寫的壽險保額是如何算出來的,為什麼我需要買這樣的額度?」

 

一個受過專業訓練的壽險從業人員/理專,都應該協助你整理出你的個人/家庭的責任額度(提供家人的生活保障、現有的負債、貸款、子女教育基金準備……等),以及你現有的準備(已有的壽險額度、現金定存、投資等等)。從中再去算出你應該要買的壽險額度,算出來後,再依照你的可用預算(從你的家庭收入、支出數據中算出的合理分配數據),來選擇合適的商品投保。

 

不少案例是消費者投保時沒有仔細考慮,在業務的推銷下匆促購買一些保單,結果付了一堆保費,保障卻相當少,因為保費多數用在購買還本儲蓄險;有些人則是保費支出超過其負擔能力,繳了一陣子保費後,保險無法續繳因而中斷,之前所繳的保費也拿不回來,非常可惜。

 

保險要能夠持續提供你保障的唯一前提,是要這張保單是還在有效的狀態,如果是一張失效的保單,是任何保障都沒有的,所以在規劃保單時,什麼是合理的保費支出預算是非常重要的。

 

2、定期壽險是萬能仙丹?

 

定期壽險確實有「保費低廉」的優點,用低廉的保費就能取得高額保障,不過它並非萬能仙丹,在財務規劃上你還是應該注意幾點:

 

A、定期壽險保費是一種無法回收的費用支出:定期壽險因為只保障一個固定的年期:10年、20年等,年期一到,保單現金價值也歸零了,完全不會累積任何的價值存在,因此每年的保費支出其實就是一項的固定支出而已,不會有任何的回收,要投保前就應該要有這樣的準備。

 

B、買定期壽險慎選適合的年期投保:定期壽險有分不同的10年/20年/30年等年期,有的公司可以投保至6065歲,你可以挑選適合的年期投保,例如說你買了房子,房屋貸款是20年期、貸款額度800萬,為了去轉嫁這一部份的風險,希望萬一有風險時,它理賠的額度可以讓家人用這金額還清房貸,不用再為房貸擔心,這時你可以買一份800萬保額的定期壽險,你可以800萬一次買齊,也可以把101520年期的,依比例組合起來購買以節省預算,因為你的房貸未還金額是會隨著時間過去慢慢降低的,它並不是從頭到尾都維持一樣的額度,保險的額度當然也要因應做調整。

 

C、身體有狀況時可能無法再新購保單:保險公司所以願意讓保戶投保,一定是投保當時保戶身體是健康的,如果身體有了狀況時,保險公司可能就不會接受這個人的投保,因此投保年期就必須注意一下,儘量選擇年期較長的年期投保,因為你無法保證說你已經擁有的定期壽險保單到期後,到時身體依然是健康的狀態,萬一到時需要體檢的話,保險公司要求的體檢項目是否可以通過,而得以再購買一份新的保單。

 

3、被妖魔化的投資型保單就一無是處嗎?

 

投資型保單的收費架構常被人所垢病,例如把保費分為計劃保費及增額保費,計劃保費部份前5年會被扣取相當高的比例的費用,15年依序為:60%45%15%15%15%,總共是扣除150%的費用。

 

以計劃保費年繳24,000元為例,前五年除了管理費及保險成本外,它還會扣除36,000元,剩下的金額才會進入做投資,之前就曾在電視上看到名嘴對此大加撻伐。

 

不過,投資型保單並非一無是處,它所提供的壽險保障也是可以善加利用的一個功能。它的壽險保障是一種定期壽險保險,成本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提高。

 

以一個25歲男性、壽險保額100萬為例,比較投保投資型保單與30年期定期壽險保單,二者在保險成本上的差異。投資型保單(甲型、保額固定為100萬),每年繳費24,000元,繳費20年,除保險成本外每月管理費100元,定期壽險是繳費30年。最後的數字你可以看到經過30年,投資型保單的總成本是141,964元,而定期壽險是133,200元,二者的差異其實並不大。

 

但是別忘了,定期壽險的特性是一種消費型保險,在30年期滿後,消費者完全拿不到任何還本、也沒有任何現金價值,但投資型保單卻有可能因為投資標的的報酬,而累積了相當保單帳戶價值。為了方便做比較,拿掉投資報酬率的部份,假設投報率為0的狀況做比較;因為繳費只有繳20年,第21年起其保險成本就會直接從保單帳戶價值內扣除。

 

如果以這樣的保險成本來做比較的話,其實可以利用投資型保單來投保其中的壽險保障,你有可能因為它的投資報酬率而額外累積一筆金額,不致於像定期壽險般,付出的保費完全無法回收。

 

它也有限制在,例如最低的保費金額一般是月繳在2,000元以上,無法像定期壽險一樣,一年保費可能才數千元。

 

另外一項是投資型保單的壽險是定期壽險性質,因此當年齡較大時(例如60歲以上),其保險成本會變得相當高,投保上可能就要衡量是否划算。

 

但是年輕時投保倒是一個可以考慮的選擇,當然每家壽險公司的商品不盡相同,如果要投保前最好還是諮詢財務顧問為你提供建議比較妥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essi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