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是我幫小乖這次上課主題所準備的資料,在這裡與各位分享。

 

昆蟲的介紹

 

昆蟲學Entomology就是研究昆蟲的科學。在我們生活的世界中,存在著成千上萬的各種動物。當然,昆蟲也是其中的一員囉。我們有時叫老虎為 「大蟲」、蛇為「長蟲」、還有各式各樣的動物(如蜘蛛、蜈蚣等)為「蟲蟲」。但是,到底什麼樣的動物,我們稱它為『昆蟲』呢?

 

壹、什麼是昆蟲?

 

最簡單辨認昆蟲的方法,可以先從它們的外觀上,依照下面的幾個特徵來探索:

 

1、    身體外有個像殼的構造,所以通常比較硬。

2、    外觀上可清礎地辨認出一節節的。

3、    明顯地可以區分出頭、胸和腹三個部份。

4、    頭部通常有一對觸角、一對眼睛(複眼)和一個口器;胸部上方通常有兩對翅膀,而下方通常有三對腳(足)

 

如果所有的條件都符合上面的特徵時,我們可以說:「它是一隻『昆蟲』」。

 

但是,這並不表示所有昆蟲都具備了這些特徵,還是有許多昆蟲少了其中某些特徵的,例如,有些昆蟲只有一對翅膀或甚至根本沒有翅膀、有些昆蟲沒有眼睛、有些昆蟲少了一對腳或是完全沒有腳、有些昆蟲的身體軟軟的等等。

 

貳、昆蟲的構造

 

昆蟲的身體看起來就好像一節一節接起來的,這也是為什麼稱它們是節肢動物的原因。現在讓我們比較仔細地觀察一下昆蟲的構造。首先,它們的身體可以分為頭部、胸部和腹部三個主要部分。

 

一、頭部

 

觸角:觸角一對長在頭的前上方,形狀則隨著昆蟲種類的不同而有很大的變化。觸角就好像人的鼻子一樣,主要是用來聞味道的;除此之外,有些昆蟲的觸角有感覺空氣震動的功能。

 

複眼:複眼一對長在頭的兩側。它是由很多小小的小眼睛所集合而成的。複眼的功能和我們的眼睛一樣,用來看東西的。它的構造也往往因昆蟲種類的不同而變化。

 

單眼:單眼是一個非常不明顯的構造,位在兩個複眼之間。它雖然是眼睛的一種,但是昆蟲並不用它來看東西,而是用它來幫助複眼辨別物體明暗。在有些昆蟲它甚至退化不見了。

 

口器:口器是昆蟲的嘴巴,用來吃東西的。最常見的口器有兩種,一種是像蝗蟲的口器,有兩個大顎用以切碎食物;另一類像蚊子的口器是呈針狀的,可以刺入皮膚吸血。除此之外,口器可能因昆蟲種類不同而變化。

 

二、胸部

 

胸部是昆蟲主要運動器官所存在的位置。從外官上可以區分為三節,也就是前胸、中胸和後胸。在每一胸節下方的兩側長著一對腳,因此三個胸節共長著三對(六隻)腳。另外,在中胸和後胸的上方,通常各長有一對翅,所以昆蟲一般有兩對(四個)翅膀。

 

翅:翅是昆蟲用來飛翔的構造;但是,和其它構造一樣,翅也是因昆蟲種類的不同,而有明顯的變化。

 

足:足是昆蟲用來爬行的;不過,有些昆蟲的足卻有不同的功能,例如,挖掘、把握或捕捉等。

 

三、腹部

 

比起前面兩部分,昆蟲腹部的構造比較簡單,沒有太多的附屬構造。比較明顯的構造應該是位在末端的生殖器了--雄蟲的交尾器或雌蟲的產卵器。

 

參、昆蟲的成長

 

在昆蟲的成長過程中有兩個現象是比較特殊的:

 

一、蛻皮

 

我們人類的骨骼是被包裹在皮膚和肌肉裡面,但是,昆蟲正好相反,這層位在外面的「表皮」就它們的骨骼,肌肉則被包裹在裡面了,所以我們稱這些昆蟲為「外骨骼」動物。

 

因為昆蟲的外骨骼不能不停的長大,所以當它們長到一定的大小時,就必須脫去原來的舊表皮並形成新的表皮,這種現象我們稱它為「蛻皮」。

 

二、變態

 

昆蟲的成長過程中會經過幾個不同時期,也就是有卵期、幼蟲期、蛹期和成蟲期等。在這不同時期,它們的外觀上往往會有很大的不同,譬如常說的「毛毛蟲變蝴蝶」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昆蟲變態之一。

 

但是,許多昆蟲的成長過程中,並不一定會出現這四個不同時期。一般而言,昆蟲的變態可再區分為下列三種不同的情形:

 

無變態:有些比較低等的昆蟲,從卵中孵化後一直長到成蟲,除了體形變大之外,它們的外表並沒有太大的變化,因此我們稱這種變態為「無變態」。衣魚就是其中比較常見的代表蟲。

 

不完全變態:「不完全變態」昆蟲所指的是在它們成長過程中少了蛹期,也就是說它們會直接由幼蟲期(稱為「若蟲」)羽化成成蟲,而沒有化蛹的過程。許多常見昆蟲如蚱蜢、蟋蟀、蟬等等,均屬於這類變態。

 

完全變態:所謂的「完全變態」昆蟲是指在這類昆蟲的成長過程中會經過四個不同的時期,不像前面那種少了化蛹的過程。如果你曾養過家蠶,一定知道家蠶是先由卵裡孵化出來成為一隻隻很小的幼蟲,而幼蟲不斷地吃桑葉長大,並脫幾次皮,接著它們會吐絲結繭,這時後幼蟲就在繭裡面化成蛹,最後,再由蛹羽化成為蠶蛾(成蟲),這整個變化就是所謂的完全變態。

 

肆、常見的昆蟲:

 

蝗蟲、蟋蟀、螻蛄

蝴蝶、蛾

蜜蜂、虎頭蜂、螞蟻

蜻蜓

甲蟲

蟑螂

白蟻

蚊子、蒼蠅

螳螂

 

以上資料來源為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

黃裳鳳蝶

 

鳳蝶科,110130 mm,雄蝶下翅表面黃色,翅緣具黑色斑,雌蝶後翅表面具黑色斑塊,呈黑、黃相間的斑紋。雄蝶外觀近似珠光鳳蝶但本種雄蝶後翅緣的三角形黑斑較大,幼蟲體型碩大,體表具肉棘,以馬兜鈴等植物寄主。

    認識昆蟲的世界

認識昆蟲的世界

認識昆蟲的世界

認識昆蟲的世界   

以上資料來源:嘎嘎昆蟲網

七星瓢蟲

 

瓢蟲科/瓢蟲亞科,體長 6.57.5 mm,頭部黑色,兩眼間具白斑,前胸背板黑色,側緣各具1枚略呈方形的白斑,翅鞘橙紅色,左右各3枚黑點,中央接合處一枚計七枚黑斑,其中近翅基中央左右各具1枚白斑。

 

本種具變異型,其中以第2列橫斑的2枚黑點相連較常見但數量不多,34列相連的斑型更稀少。

 

本種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常見於菜園、農 田廢耕地、路旁、低矮樹林等有蚜蟲活動的植物上,色彩鮮艷,為常見的種類。

 認識昆蟲的世界

認識昆蟲的世界

認識昆蟲的世界

認識昆蟲的世界

認識昆蟲的世界  

以上資料來源:嘎嘎昆蟲網

 

蚜蟲的一生

 

蚜蟲是屬於同翅目蚜科的昆蟲,和蟬是同目不同科的遠親,牠們吸食植物的枝液,許多種類都以牠們愛好植物的類別而得名(如玫瑰蚜、夾竹桃蚜)

 

冬季時,雄雌蚜蟲交配,有翅雌蟲產卵,卵會過冬,到了春季孵化的全是雌蟲,之後無翅雌成蟲不交配,以卵胎生方式直接生下小蚜蟲,這種現象稱為孤雌生殖。

 

蚜蟲的天敵有:瓢蟲、寄生蜂、食蚜蠅幼蟲、草蛉幼蟲(又稱蚜獅),小型蜘蛛;而蚜蟲進食後的的排出物含有蔗糖,吸引螞蟻取食,所以蚜蟲有螞蟻的乳牛之稱,螞蟻也能趕走蚜蟲的天敵。

 認識昆蟲的世界  

以上資料來源:昆蟲的奧秘

 

 

螞蟻的介紹和生活

 

奇妙的螞蟻社會螞蟻是我們最熟悉的一類社會性昆蟲,小小的螞蟻早在一億多年前就已經居住在地球上了,與恐龍為同一時代。隨著地球環境的變遷,軀體龐大的恐龍早已滅絕,而身軀細小的螞蟻卻仍活躍在地球上。

 

牠們依靠群體的力量取得食物、生長、發育及繁衍後代, 牠們成功地適應了地球上各種惡劣的環境,造就了繁榮鼎盛的螞蟻王國,全世界的螞蟻共有260屬、16000種,其數量在一百多萬種陸生動物中首屈一指。

 

蟻在分類上屬於節肢動物門、昆蟲綱、膜翅目、蟻科,螞蟻一般體形較小,顏色有黑色、褐色、黃色及紅色等多種顏色,體 壁具有彈性,光滑或有毛,具咀嚼式口器,有三對步行足,有翅或無翅。

 

螞蟻為一類群居、築巢、有不同階級、行社會性分工的昆蟲,一般來說,在一個群體裡,有4種不同的蟻。

 

1、蟻后:為具有極強生殖能力的雌蟻,體形較大,特別是腹部大,一般均有複眼和單眼,生殖器官發達,觸角短而小,有翅膀,但在交配及築巢後脫落。蟻后的主要職責是產卵、繁殖後代及統管這個群體大家庭,牠的一生什麼也不做,只負責產卵,讓這個家族延續下去。

 

2、雄蟻:為一種有翅的螞蟻,頭圓小,上顎不發達,觸角細長,有發達的生殖器官,雄蟻的主要職責是與蟻后交配。

 

3、工蟻:工蟻為沒有生殖能力的雌蟻,無翅,一般為群體中最小的個體,但數量最多,複眼小,單眼極微小或無,善於步行奔走,牠們的一生都在辛苦地勞動,牠們不停的覓食、保衛家園,照顧蟻后產下的弟弟妹妹們,就連蟻后的生活起居都要照顧。

 

4、兵蟻:兵蟻也為沒有生殖能力的雌蟻,頭大,上顎發達,可以咬碎堅硬的食物,牠們的主要職責為保衛群體的安全。當兩個群體之間發生戰爭時,兵蟻會勇敢地上去廝殺。

 

螞蟻群體的建立

 

螞蟻建立群體是以雌蟻與雄蟻通過婚飛方式相識交尾為起始點,在適當的溫濕度條件下(最適溫濕度為25℃以上,相對濕度7080%,帶翅膀的年輕雌蟻從蟻巢飛向空中,吸引了許許多多雄蟻的奮力追趕,只有那「身強力壯」的雄蟻捷足先登,有幸在飛行中或飛行後與雌蟻交配,「新郎」在交配後不久就死亡,留下「遺孀」蟻后獨自過著孤單的生活。

 

受精後的雌蟻脫落翅膀,在地上選擇適宜的土質和場所築巢,產下第一批受精卵。

 

螞蟻為完全變態類昆蟲,牠們的一生經歷了卵、幼 蟲、蛹及成蟲四個發育階段。

 

第一批受精卵孵化後,蟻后就忙碌起來,每隻幼蟻的食物都由牠嘴對嘴地餵給,直到這些幼蟻發育成成蟻,且可獨立生活為止。當第一批工蟻長大後,就會開始任勞任怨地接替撫養幼蟻的任務,牠們採集食物、擴建蟻巢、打掃衛生、保衛家園及贍養蟻后等。牠們將最好的食物餵食給蟻后,使蟻后的身體很快恢復,其腹部不斷地膨脹,產卵能力不斷增強。

 

在某些種類的螞蟻中,其數量可達幾十萬隻,蟻后的腹部可達幾厘米長。當蟻群發展至一定規模後,蟻后會在適當的時期產下未受精卵,這些卵發育成有生殖能力、長翅膀的雄蟻後,在生殖季節會與年輕的蟻后交配,以完成傳宗接代的任務。因此,由上可知,螞蟻的社會可以說是一個母女相傳的社會。

 認識昆蟲的世界  

以上資料來源:昆蟲的奧秘

 

 

中村鋸天牛

 

天牛科/鋸天牛亞科,體長38mm,外觀近似粗點鋸天牛 Prionus scabripunctatus 但本種前胸背板側緣的齒突較尖長,翅鞘表面刻點較細,本屬2種都是特有種,具強烈的趨光性。

 認識昆蟲的世界  

以上資料來源:嘎嘎昆蟲網

 

台灣大鍬形蟲

 

鍬形蟲科,雄體長2785mm,雌3248mm,雄蟲體色黑色,大型個體大顎中央具一枚齒突,尖端有一枚小齒突呈倒鉤狀,大顎張開時弧度大,翅鞘縱向斑紋不明顯,中小型個體大顎齒突較小,翅鞘具縱向斑紋,雌蟲黑色,頭部及前胸背板側緣具細刻點,翅鞘光澤具縱向條紋,外觀與雄蟲的中小型個體近似。

 

本種生活於低至中高海拔山區,成蟲壽命很長,被標上保育類反遭其害,許多熱愛甲蟲的人更不會放過飼養和收藏的機會,愛牠反而害牠,在台灣大鍬身上看到這類問題值得我們醒思

 認識昆蟲的世界     

以上資料來源:嘎嘎昆蟲網

蜘蛛是個紡織高手

 

蜘蛛天生就是技藝超群的編織者,它的絲線沒有人可以仿造:細細的絲線是由上百條細絲所組成,每一條絲線原本都是液體,當它噴射通過一個特殊的瓣膜和空氣接觸,再加上蜘蛛用兩隻後腿拉扯它,這種液體立刻變成固體且有彈性的絲線,它的彈性又是出奇的驚人,可以承受住相當於噴射機衝撞的力量!

 

它是由大部份的水和小部份的黏著劑、抗生素組成,繞地球一圈只有一顆柳丁的重量,不可思議的是蜘蛛絲非常堅韌,彈性是尼龍的兩倍,如果按比例放大,蜘蛛絲可是比鋼鐵還要堅固。

 

在新幾內亞的一個民族利用某種蜘蛛吐出的絲捕魚;在繃帶未使用前,早已有人發現包紮傷口時加一點蜘蛛絲,傷口會復原得較快;以前的人以蜘蛛絲作為槍械的描準線。

 

就像紡織好手一樣,蜘蛛在紡織方面也有很傑出的表現。雖然有許多昆蟲在幼蟲的階段也會吐絲,卻沒有一種昆蟲能夠像蜘蛛一樣,將絲用在那麼多種用途上。並不是所有的蜘蛛都會織出像花園中常見的幾何狀的網。有的是織薄片狀的網,就像房間內所見的蜘蛛網一樣;其餘的則是漏斗狀的網。

 

有一種蜘蛛叫跳蜘蛛,它不結網,但在走動時會留下一條導索,這是牠們預防走失的安全索。許多蜘蛛在行動時也會拖著導索。此外,所有的蜘蛛在產卵時,都會用絲織成一個繭,來保護卵的安全。

 

還有有一種熱帶蜘蛛在夜晚時,會頭上腳下的吊著,後腳之間懸著一小方塊的絲網,每當昆蟲飛近時,蜘蛛就會利用這方塊狀的絲網,如同捕蟲網般網住獵物。

 

有些水蜘蛛是利用絲來補充空氣,牠們先在水面上織出一面鐘形的網,然後將氣泡裝進網內,再回到水底下;這樣就可以不必常常浮到水面上呼吸了。

 

蜘蛛絲一直是人類深感好奇且極欲仿造的東西:輕柔、彈性高,又有多種功能。現在科學家已經慢慢注意到蜘蛛絲的妙用無窮,準備大量複製類似的絲線。

 認識昆蟲的世界  

以上資料來源:昆蟲的奧秘

蠶寶寶的一生

 

桑蠶,又稱家蠶,以桑葉為食料的吐絲結繭的經濟昆蟲之一。屬鱗翅目,蠶蛾科,學名BombyxmoriLinaeus。桑蠶起源於中國,其發育溫度是740℃,飼育適溫為2030℃,主要分佈在溫帶、亞熱帶和熱帶地區。

 

蠶的一生經過蠶卵蟻蠶蠶寶寶蠶繭蠶蛾,共四十多天的時間。

 

剛從卵中孵化出來的蠶寶寶黑黑的像螞蟻,我們稱為「蟻蠶」,身上長滿細毛,約兩天後毛即不明顯了。蠶蟻出殼後約40分鐘即有食慾,這時就要開始餵養過程了。

 

蠶寶寶以桑葉為生,不斷吃桑葉後身體慢成白色,一段時間後它便開始脫皮。脫皮時約有一天的時間,如睡眠般的不吃也不動,這叫「休眠」。經過一次脫皮後,就是二齡幼蟲。它脫一次皮就算增加一歲,共要脫皮四次,成為五齡幼蟲才開始吐絲結繭。

 

五齡幼蟲需二天二夜的時間,才能結成一個繭,做繭的絲竟然可以抽到長達1.5公里長耶!並在繭中進行最後一次脫皮,成為蛹。約十天後,羽化成為蠶蛾,破繭而出。出繭後,雌蛾尾部發出一種氣味引誘雄來交尾,交尾後雄即死亡,雌蛾約花一個晚上可產下約500個卵,然後也會慢慢死去。

 

形態與生長特點

 

蠶卵:蠶以卵繁殖。蠶卵看上去很像細粒芝麻,寬約1毫米,厚約0.5毫米。一隻雌蛾可產400500粒蠶卵,17002000粒蠶卵,重約1克。

 

蠶卵的顏色,剛產下時為淡黃色或黃色,經12天變為淡赤豆色、赤豆色,再經34天後又變為灰綠色或紫色,便不再發生變化,稱為固定色。

 

蠶卵外層是堅硬的卵殼,裡面是卵黃與漿膜,受精卵中的胚胎在發育過程中不斷攝取營養,逐漸發育成蟻蠶,它從卵殼中爬出來,卵殼空了之後變成白色或淡黃色。

 

蟻蠶:蠶從蠶卵中孵化出來時,身體的顏色是褐色或赤褐色的,極細小,且多細毛,樣子有點像螞蟻,所以叫蟻蠶。蟻蠶長約2毫米,體寬約0.5毫米,它從卵殼中爬出來後,經過23小時就會進食桑葉。 

 

蠶齡:又稱齡期,表示蠶寶寶處於某一個發育階段。從蟻蠶到第一次蛻皮為第一齡;眠起後進入第二齡;再次蛻皮後進入第三齡;第三次蛻皮後進入第四齡,第四次蛻皮又稱大眠。大眠後就進入第五齡,五齡的蠶寶寶長得極快,體長可達67厘米,體重可達蟻蠶重量的1萬倍左右。

 

熟蠶:蠶寶寶到了五齡末期,就逐漸體現出老熟的特徵:先是排出的糞便由硬變軟,由墨綠色變成葉綠色;食慾減退,食桑量下降;前部消化管空虛,胸部呈透明狀;繼而完全停食,體驅縮短,腹部也趨向透明,蠶體頭胸部昂起,口吐絲縷,左右上下擺動尋找營繭場所,這樣的蠶就稱為熟蠶。

 

成蟲期結繭:人們把熟蠶放在特製的容器中或蔟器上,蠶便吐絲結繭了。

 

結繭可分為四個過程:

 

1、熟蠶先將絲吐出,粘結在蔟器上,再吐絲連接周圍蔟枝,形成結繭支架,即結繭網。繭網不具備繭形,只是一些鬆軟凌亂的繭絲層,以作為結繭的支架。

 

2、蠶 結制繭網後,繼續吐出凌亂的絲圈,加厚繭網內層,然後以S型方式吐絲,開始出現繭的輪廓,叫做結繭衣。繭衣的絲纖維細而脆,排列極不規則,絲膠含量也多。

 

3、繭衣形成後,繭腔逐漸變小,蠶體前後兩端向背方彎曲,成「C」字型,蠶繼續吐出繭絲,吐絲方式由S形改變成形,這就開始了結繭層的過程。

 

4、當蠶由於大量吐絲,體軀大大縮小時,頭胸部擺動速度減慢,而且沒有一定的節奏,吐絲開始顯得凌亂,形成鬆散柔軟的繭絲層,稱為蛹襯。

 

蠶蛹:蠶上蔟結繭後經過4天左右,就會變成蛹。蠶蛹的體形像一個紡棰,分頭、胸、腹三個體段。頭部很小,長有複眼和觸角;胸部長有胸足和翅;鼓鼓的腹部長有9個體節。專業工作者能夠從蠶蛹腹部的線紋和褐色小點來判別雌雄。蠶剛化蛹時,體色是淡黃色的,蛹體嫩軟,漸漸地就會變成黃色、黃褐色或褐色,蛹皮也硬起來了。經過大約1215天,當蛹體又開始變軟,蛹皮有點起皺並呈土褐色時,它就將變成蛾了。

 

蠶蛾(成蟲):蠶蛾的形狀像蝴蝶,全身披著白色鱗毛,但由於兩對翅較小,已失去飛翔能力。蠶蛾的頭部呈小球狀,長有鼓起的複眼和觸角;胸部長有一對胸足及兩對翅;腹部已無腹足,末端體節演化為外生殖器。雌蛾體大,爬動慢;雄蛾體小,爬動較快,翅膀飛快地振動,尋找著配偶。一般交尾34小時後,雌蛾就可產下受精卵。交尾後雄即死亡,雌蛾約花一個晚上可產下約500個卵,然後也會慢慢死去。

 

蠶蛾產下的卵孵蠶變蛹化蛾,又將完成新一代的循環。這就是蠶的生活史。

 認識昆蟲的世界   

以上資料來源:昆蟲的奧秘

 

台灣青銅金龜

 

金龜子科:體長 24 28 mm,體色為鮮麗的綠色,具亮麗的金屬光澤,前胸及頭部有微弱的銅色光澤,各腳腿節內側褐色,雌、雄外觀相似但雄蟲翅鞘下緣具有翼片突起容易區分。

 

本屬有37種之多,屬名都叫青銅金龜,本種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常見成群棲息於豆科植物,夜晚具趨光性,體色為綠色但不同角度用閃光燈照攝會有金銅的色澤。

 認識昆蟲的世界  

以上資料來源:嘎嘎昆蟲網

鹿角鍬形蟲

 

鍬形蟲科。體長2266mm,雄蟲體色黑色,前胸背板兩側具明顯的鋸齒,大型個體大顎端部分叉如同鹿角,此為命名的由來,大顎中央尚有1枚較大的齒突和許多排列不明顯的小齒突。

 

小型個體端部不具分叉,雌蟲前胸背板兩側具鋸齒。外觀近似的漆黑鹿角鍬形蟲,雄蟲可從大顎齒突排列區分,雌蟲漆黑鹿角鍬形蟲眼後方尚有1枚耳狀突。

 

本屬僅有一種,為台灣特有種,生活於低中海拔山區,夜晚具趨光性,數量不多見。

 認識昆蟲的世界   

以上資料來源:嘎嘎昆蟲網

 

草蟬

 

蟬科。體長13 15 mm,頭部前緣略呈三角形,體色多變,有綠色、黑色、黃褐色,綠褐色等,其中以綠色最常見。本種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成蟲於48月出現,常棲身於草叢,吸食禾本科植物及產卵,雄蟲會鳴叫,叫聲尖細「ㄗ----」音清脆悅耳,幼蟲在土裡面生長,約要一年時間爬到地面羽化,在相思樹幹上最容易找到牠們的蛻,成蟲只能活24個星期,只吸食樹汁、草莖汁液與露水,在這短短生命中要完成求偶、交配及繁衍下一代,是十分忙碌。

 

草蟬,雄蟲腹面的發音器,鳴叫時可見鼓膜、發音肌、共鳴室,蟬發音的原理像吉他的音箱,聲音嘹亮優美。

認識昆蟲的世界      

以上資料來源:嘎嘎昆蟲網

大螳螂

 

螳螂科 / 大刀螳屬:體長7095 mm,體色綠色或褐色,身體細長但通常翅緣都是綠色或黃綠色,頭部呈三角形,複眼大,咀嚼式口器,前腳發達鐮刀狀,下具鋸刺,習性凶猛,被獵捕的小蟲很難逃出牠的魔掌。

 

本屬有4種,各種間很難區分,一般稱的大螳螂應該是一個屬名,本種又稱枯葉大刀螳,普遍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白晝出現夜間也會趨光,夜晚眼睛會隨著光線改變成黑色,再暗的光線牠都能看得清楚。

 

食物短缺時螳螂會自相殘殺,有些雌螳螂與雄螳螂交尾時,會吃掉雄螳螂的頭甚至全身以補充產卵所需的蛋白質。

 

雌螳螂在交尾後不久即產卵,分泌一種海綿狀的物質包住這些卵以免被天敵捕食,這個海綿狀的物質叫做「螵蛸」但螵蛸也未必安全,曾見過黑背細斯獵食螵蛸,某種螳小蜂也會找上螵蛸寄生。大螳螂的螵蛸顏色較淡,形狀鬆軟寬大。

 認識昆蟲的世界

以上資料來源:嘎嘎昆蟲網

中國蜂

 

蜜蜂科。體長1213 mm,外觀近似義大利蜂但本種頭、胸背板黑褐色具暗色絨毛,腹背有黑、黃相間的條紋,義大利蜂胸背板淺黃褐色,腹背板顏色較淡,環紋不明顯,本種後腳關節有一條白色橫斑但有些個體不明顯,後腳脛節寬扁凹陷可收集花粉,俗稱花籃足。

 

本種分布於低海拔山區,常見於樹洞或岩壁築巢,一般看到的都是野生,其所釀的蜂蜜較義大利蜂優,成蟲全年可見。本屬2種,本種又稱中華蜜蜂、野蜜蜂、東洋蜂,大半棲息野外,由於較義大利蜂會攻擊人類,而且在食糧不足情況下會棄巢到野外另築新巢,所以人工飼養相對較少。

 

蜜蜂體型雖小但能做長距離飛行,採蜜或巢中勤務動作靈活,以拍翅的次數來說,蚊科拍翅每秒高達500次,蜜蜂可達200次,蠅類150次,無霸勾蜓40 次,紋白蝶10次,從數據顯示體型越小拍翅越快,動作越靈活,相對於鞘翅目的甲蟲類因為有一對笨重的前翅飛行能力反而不如這些小昆蟲了。

 認識昆蟲的世界  

以上資料來源:嘎嘎昆蟲網

黑尾虎頭蜂

 

胡蜂科/胡蜂亞科。體長2533mm,前胸背板黑褐色,腹部12節端部具黃色環紋,第3節以後黑色,此為命名的由來。

 

台灣有七種虎頭蜂,本種又稱姬虎頭蜂、黑尾胡蜂、雙金環虎頭蜂,分布於於低海拔山區,45月築巢於土穴、石穴或樹洞中,一般肉食性常出沒於其他弱小的蜜蜂或長腳蜂蜂巢搶食蛹、幼蟲,常出現在蓮霧、龍眼、水梨吸食掉落的腐果,只要不去騷擾就可以安心的觀察和拍照。

 認識昆蟲的世界  

以上資料來源:嘎嘎昆蟲網

獨角仙的生態

 

一、獨角仙的生態

 

(一)名稱由來:

 

獨角仙是僅次於長臂金龜,號稱台灣第二大甲蟲。因為獨角仙的雄蟲頭部有一隻巨大的角,故稱為獨角仙。獨角仙屬金龜子科,又稱兜蟲,目前台灣主要有兩種,獨角仙、姬獨角仙,都是夜行性甲蟲。

 

(二)獨角仙的一生:

 

和鍬形蟲蝴蝶一樣,同樣是完全變態昆蟲。一生中要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不過獨角仙一代是一年,不像鍬形蟲一代要那麼久。

 

(三)獨角仙的天敵:細菌、螞蟻。

 

(四)獨角仙的生態:

 

1、卵:和鍬形蟲類似為白色。且獨角仙會將卵產在腐土、腐木或木屑中。

 

2、幼蟲:卵孵化後,幼蟲和鍬形蟲類似,不過可以從屁股及體毛上來區分鍬形蟲和獨角仙的幼蟲。獨角仙幼蟲有體毛,且屁股是「一」字型。鍬形蟲幼蟲毛較少,且屁股呈「開口笑」、「l」字型。

 

食物:腐土中的營養物,爛木頭或木屑中的介質等都是獨角仙的食物。

3、蛹:到了大約4月份,就是獨角仙化蛹的時候了。牠和鍬形蟲一樣也會做蛹室。蛹期約一至兩個禮拜。

 

4、羽化:到了5-6月份,是獨角仙羽化的旺季。食物:水果、樹汁液、腐果。

 

壽命:約一個月。

 

習性:獨角仙和某些鍬形蟲一樣會趨光,晚上出來活動,白天休息。所以,在山區的路燈下地面或樹上常可看見獨角仙。

 

雌、雄差異:雌蟲沒有角。雄蟲有兩隻角,一隻小,一隻超大。雌、雄蟲在體型上的差異和鍬形蟲一樣,雄蟲較大,雌蟲較小。

 認識昆蟲的世界

認識昆蟲的世界

認識昆蟲的世界  

以上資料來源:昆蟲的奧秘

蛇頭蛾

 

蛇頭蛾是世界最大的蛾,紅褐色,雄蛾翅形較長而尖,觸角寬大,成明顯的羽狀,體形較小。雌蛾翅形較寬廣,觸角較窄、腹部龐大,張翅約25cm。分布於印度及東南亞一帶,台灣亦普遍,以前曾有人以人工方式大量飼養,作成裝飾品販賣;用蛇頭蛾的繭製成手工藝品外銷。

 認識昆蟲的世界  

 

以上資料來源:木生昆蟲博物館

 

 

吉丁蟲

 

吉丁蟲是一群極美麗的甲蟲,一般體表具多種色彩的金屬光澤,常被用來做裝飾品。全世界己知有15000種。幼蟲多數穿孔於植物材部,前胸特別膨大,腹部細長。大琉璃吉丁蟲為世界最大的吉丁蟲,分布於印度、爪哇等地。南美大吉丁蟲為南美洲最大型的吉丁蟲。

認識昆蟲的世界  

以上資料來源:木生昆蟲

竹節蟲

 

竹節蟲與直翅目近緣,全世界約有200種,大部分分布於東南亞、新幾內亞等熱帶地方,多數體型甚長,如竹枝,最大型者身體長達18cm。部分具翅,有飛翔能力;部分退化或無翅。

 認識昆蟲的世界  

以上資料來源:木生昆蟲博物館

 

 

蜻蜓的介紹

 

蜻蜓,是一種於春天到秋天時發生的,有著細長翅膀與腹部的昆蟲。分類上屬於蜻蛉目。

 

蜻蜓,又稱燈烴、負勞、蟌、蝍蛉、桑蜋、蜻虰、紗羊、青娘子,是屬於蜻蛉目差翅亞目的昆蟲。它的特徵包括碩大的複眼,兩對強而有力的透明翅膀,與及修長的腹部,長約8厘米。

 

蜻蜓一般捕食蚊子、搖蚊和其他小昆蟲,例如蒼蠅、蜜蜂、蝴蝶等。常雌雄成群,在水邊飛行,交尾後,雌蟲產卵于水草中。

 

蜻蜓通常在稚蟲(水蠆)棲息的湖泊、池塘、溪流或濕地附近活動。由於它們獵食害蟲,故此被視為重要的捕獵者。

 

蜻蜓雄蟲腹部第2節有一開口,內有交尾器、儲精囊等雄性生殖器官(特殊交配方式,就是因雄蟲交配器官位於腹部第2節,其他種類昆蟲交配器官是在腹部末端);而第9節有另一開口為生殖孔,是精子產出之處;第l0節末端有一對肛附器,在連結或交配時可用來夾住雌蟲。雌蟲腹部只在第9節有一開口為生殖孔,是產卵及交配之處;第10節末端亦有一對肛附器,但是較不發達,有時僅留存痕跡。

 

1、傳精:成熟雄蟲在交配前,先將腹部向身體內部彎曲,將精子從第9節生殖孔傳送到第2節開口並儲存在儲精囊中,此後才會開始尋找雌蟲進行連結及交配。

 

2、連結:當雄蟲發現雌蟲時,用腳將雌蟲頭部扣住,再彎起身體用腹部第l0節末端的肛附器夾住雌蟲前胸(頸部),然後才將腳放開,完成雄前雌後的連結動作。

 

3、交配:完成連結後,如雌蟲願意,牠會將腹部彎起向前,並將第9節生殖孔與雄蟲第2節之交尾器相連結進行交配,所以說蜻蜓的愛情是兩情相悅。

 

蜻蜓交配時大多會停棲在植物枝葉或石頭上,但有些種類則習慣在空中飛翔交配,大多形成美麗的心形圖案或不規則的橢圓形,很漂亮難怪雄的要有護妻行為。

 

蜻蜓交配後就產卵,雄蜓在上空護衛,雌蜓在水面點水產卵,不斷地將尾部往水面清點,把卵產在水中,或水面水草上,就就是俗稱的「蜻蜓點水」。

 

蜻蜓的一生可分為卵、幼蟲、成蟲三個階段。

 

牠是屬於蜻蛉目不均翅亞目,共有三個不同型態的生活史,第一蜻蜓的卵:通常大家看到的蜻蜓點水,就是蜻蜓的雌虫在產卵,大部分種類均是點水產卵為主,少部分則以連續點水產卵。還有些是一次產下數幾卵,有些則一次產完,另外有些則會將卵產在水生植物的組織、泥土或青苔縫隙中。第二蜻蜓的稚蟲:蜻蜓的稚蟲是叫 做水蠆,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屬肉食性,一般捕食其他水生昆蟲、蝌蚪、小魚苗等。它們頭上有副面具狀的捕食器,很像沿門托缽的小乞丐,因此又有水乞丐的稱呼。

 

第三蜻蜓的成蟲,當水蠆長大後會爬到水面的石頭或小樹枝上,緩慢的裂開背部,鑽出一隻軟弱、色淡翅膀未伸展的蜻蜓,慢慢的翅膀伸長,腹部越細長,色彩也更濃,待休息一陣子後,便會飛到天空了。

 

特徵

 

全世界約有5000種,其中日本分佈約有200種。從大型種的鬼大蜻蜓,到2cm的小紅蜻蜓,還有數種15cm的豆娘,各種各樣的種類都有被發現。

 

蜻蜓的一生經過「蛋-幼蟲-成蟲」三個增長階段,是不完全變態的昆蟲。蜻蜓幼蟲的腹腔中有一種鰓,是在淡水中生活的水生昆蟲,被稱作為水蠆。

 

成蟲的頭部很圓,複眼大。胸部呈箱子形,有著發達的2對長翅膀,可以通過翅膀的交替振翅飛行,也能在空中靜止。腹部細長,延長到後方。

 

蜻蜓的食性為肉食性,在空中捕食蚊子,蠅,蝴蝶,或是其他的蜻蜓等的飛翔昆蟲。在捕食的時候用6個腳猛抓住獵物,腳上生長著大量的粗毛,可以使被捉住的獵物無法逃脫。口中尖尖的大下巴很發達,可以咬獵物吃。能夠在30分鐘進食與自己的體重相同的食量。

 

蜻蜓的腳在捕食時很有用,但是不合適走路,所以蜻蜓除了在樹枝上停下時用腳站住外,即使是稍微的移動也需要用翅膀來飛,翅膀沒有一隻時也可以飛。

 

蜻蜓有哪些種類?

 

蜻蛉目(統稱為蜻蛉)目前在全世界有29個科近5800種。在分類學上屬於動物界、節肢動物門、昆蟲綱、有翅亞綱、外生翅群中的一目,目前蜻蛉目被分為三個亞目:均翅亞目(豆娘)、間翅亞目(昔蜻蛉:目前全世界只有一科一屬兩種記錄,僅分別分布於日本及喜馬拉雅山區附近)、及不均翅亞目(蜻蜓)

 認識昆蟲的世界  

以上資料來源:昆蟲的奧秘

 

 

蝗蟲的一生

 

交尾後的雌蝗蟲把產卵管插入10cm 深的土中,再產下約50粒的卵。產卵時,雌蟲會分泌白色的物質形成圓筒形栓狀物,然後再把卵粒產下。

 

蝗蟲的卵約21天即可孵化。孵化的若蟲自土中匐匍而出,此時其外形和成蟲很像,只是沒有翅,體色較淡。

 

幼蟲在最初的一、二齡長得更像成蟲 但頭部和身體不成比例。到了三齡長出翅芽,這是四齡翅芽已很明顯了。

 認識昆蟲的世界  

以上資料來源:昆蟲的奧秘

 

 

蝸牛的一生

 

特徵:生活在陸地上,並在陸地上繁殖的貝類,統稱蝸牛,貝殼退化,稱為蛞蝓。身體分頭部、腹足和內臟三部分。

 

頭部有一對眼睛,一對或二對觸角,大多數的蝸牛,眼睛長在後觸角的頂端。口中有一條齒舌Radula,齒舌上有許多排細小齒。蝸牛殼的螺旋方向,分為二型,順時針方向生長的稱為右旋型,反之則稱為左旋型。蝸牛殼的主要成分為碳酸鈣質CaCO,最外屬常有殼皮或殼毛,是一種硬蛋白質變成的。

 

習性:蝸牛和蛞蝓大多數素食性,以菌類、瓜果、野菜等植物為食,只有少數肉食性蝸牛、蛞蝓以蚯蚓、蛞蝓或其他蝸牛為食。牠們多在雨後或夜晚活動。太熱、太冷、太乾旱時牠們常躲在殼內休眠;當蝸牛遇到驚嚇危險時也會躲到殼內避難。

 

蝸牛、蛞蝓爬行時是用腹足來爬行,並有足腺可分泌特殊液體,潤滑所爬行的地面, 以免腹足受傷。

 

此外牠們大部份都用肺來呼吸。多數雌雄同體,具有雌雄兩套生殖器官,所以能夠自己受精,但普通以交配的方式,在臉孔一側的交配器中交換精子,然後產卵於土中、落葉下或朽木下。

 認識昆蟲的世界  

以上資料來源:昆蟲的奧秘

 

 

螢火蟲的一生

 

螢火蟲是一種既美麗又神秘的小昆蟲,全世界有2000多種,而台灣約有56種。牠與金龜子一樣,是屬於鞘翅目的昆蟲,一生必須經歷卵、幼蟲、蛹與成蟲四個階段,是屬於完全變態的昆蟲。

 

牠的生長的時間相當長,大部分種類為一年一代,並以幼蟲期、蛹期或卵期越冬,幼蟲期長達10個月,而成蟲卻只有20天左右的短暫生命。

 

螢火蟲有兩對翅膀,前翅為革質,後翅為膜質,前胸背板十分發達,頭部可隱藏於前胸背版下,頭部上面有一對觸角和兩個水汪汪的複眼,約佔整個頭部的三分之二,視覺十分敏銳,且大部分種類口器退化,以吸食露水或花蜜維生。腹部最重要的特徵為發光器,雄蟲二節,雌蟲一節。有些種類則雌雄均只發兩點光,有些甚至不會發光,所以並不是所有的螢火蟲都會發光哦。

 

螢火蟲交配後,便開始尋找陰暗潮濕的地方,然後將卵產在青苔上或是濕潤的土壤中。形狀一般為圓球型或長橢圓形,直徑約0.22.5公厘。剛產下的卵軟軟的像布丁一般,上面附有一層黏液,然後開始變硬,卵的顏色也漸漸變深,有些種類在胚胎末期甚至會發出淡淡的光芒,此時裡面的小生命正待機破殼而出。

 

螢火蟲幼蟲的身體長而扁平,頭部除一對可伸縮的觸角,二個單眼和其它附屬器外,最明顯的便是深褐色的針狀大顎。胸部有三節,腹部九節,和六隻細長的腳,第八腹節有兩枚發光器,第九腹節有一個如吸盤般的尾足,可用來吸附於物體上。牠走起路來一曲一伸的,像尺蠖蛾的幼蟲一般,當遇到危險時,便趕緊把頭縮到前胸背板內。而依其棲息環境,可分為陸生水生與半水生三種。

 

螢火蟲的蛹是屬於裸蛹,也就是由外表,便可以清楚的看見牠的複眼、口器、觸角、足、及各體節等,蛹大多呈乳白色,且多數種類會發光。牠化蛹時會選擇較隱蔽的場所,如落葉下、或石縫中,有些種類甚至會利用口器啣土,築個如花瓶般精緻的蛹室,靜靜等待破蛹而出。

 認識昆蟲的世界  

以上資料來源:昆蟲的奧秘

 

 

 

螽斯

 

《螽斯》就是俗稱紡織娘的《鳴蟲》,觸角細長,比身體還長,身體顏色不是綠色就是褐色系,是植食性或雜食性昆蟲。雌蟲腹部末端有產卵管,是分辨雌雄的特徵。

《螽斯》和《蝗蟲》的異同:

 

共通點:

1、生活史是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階段,屬於不完全變態的昆蟲。2、這一目昆蟲幼生期叫做『若蟲』,因為和成蟲在外觀上差異不大。

               3、上翅平直覆蓋在體背上,下翅是膜質則縮摺在上翅之下,飛行的時候才會舒展開來。               

4、有咀嚼式口器。

               5、螽斯、蝗蟲的前、中腳比較細短,後腳則粗長結實。

               6、螽斯、蝗蟲體色都是綠色、褐色系,在草叢中是很好的保護色。

 

差異處:

1、螽斯細長的觸角比身體還長,蝗蟲的觸角比較短。

2、螽斯多半是雜食性的,蝗蟲則是植食性的。

               3、螽斯的後腳比較細長,蝗蟲則是比較粗壯、

 認識昆蟲的世界  

以上資料來源:昆蟲的奧秘

 

 

蟋蟀的一生

 

鄉下長大的孩子都有鬥蟋蟀或灌土伯(肚猴)的童年生活,幾乎每個小孩都知道,鬥蟋蟀就要抓翅膀有皺皺花紋的雄黑蟋蟀,才是上等相鬥的好選手。而在田野間,掘出一撮撮泥土堆,被小孩用水灌出來的,則是體表土黃色的蟋蟀。

 

蟋蟀發出的唧唧聲是自然界中,最容易辨認的聲音,其目的是要吸引雌蟋蟀或宣示地盤,警告其他競爭者,雄蟋蟀的左前翅基部有一條硬縱線,右前翅上有一片鼓形區域,或稱鏡膜,利用兩者互相擦刮,便發出像唱歌般的聲音,鏡膜能把聲音擴大,以吸引較遠的雌蟋蟀,蟋蟀的兩隻前腳膝部脛節上,各有一塊微微凸起的東西,是牠的聽器-耳朵,內有鼓膜,作用就像人類的耳膜一樣,對音波的震動特別敏感。

 

蟋蟀是雜食動物,有一雙長長的觸角,常常擺動以辨別氣流,有監視天敵的良好視覺,還有一對長而有力的後腿,當牠跳躍時,後腿伸直做槓桿式的運動,使身體向上和向前衝,然後兩腳再做最後一蹬,腿上和腳上都有防衛的刺,當蟋蟀用以踢獵食者時,這些刺就會造成傷害的效果。

 

雌蟋蟀腹部末有一條像劍一般長長的產卵管,秋天時,交尾後的雄蟋蟀便會死亡,雌蟋蟀會把產卵管插入土中,產下一個個的卵,然後也會死亡,這些卵就在土裡過冬,直到第二年的三、四月左右,會孵出幼蟲,這些很像小型成蟲的幼蟲叫做若蟲,但沒有翅膀,牠們拼命地進食,然後就會蛻皮,經過57次蛻皮,大約是幾周或幾月的時間,就變成一隻十足的有翅成蟲。這就是大蟋蟀的一生。

 認識昆蟲的世界  

以上資料來源:昆蟲的奧秘

 

 

金龜子的一生

 

甲蟲類的生長發育經過為害花卉的甲蟲如金龜子、象鼻蟲等,屬於完全變態,一生要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

 

金龜子將卵產在植株根部附近土壤中,或是產在植株幼嫩的組織內。幼蟲大多是灰白色、黃白色或黃褐色,有胸足三對,無腹足,許多種金龜子、象鼻蟲幼蟲生活在地下,以植物鬚根、或主根表皮層、或土壤中腐植質為食物。幼蟲生長成熟後會在土中化蛹。

 

成蟲與幼蟲相同,均是咀嚼式口器,但外形及生活棲所完全不同,成蟲前翅堅硬而且光滑,稱為翅鞘,後翅擠縮在前翅之下,薄而大,飛翔時才露出。食害植株時在花、葉上吃成孔洞,數目多時,對植株影響很大,時常超過幼蟲所造成的損害。

 認識昆蟲的世界  

以上資料來源:昆蟲的奧秘

 

 

參考資料:

昆蟲的奧秘

嘎嘎昆蟲網

木生昆蟲博物館

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

小乖日常生活點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essi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